五月四日,黄道吉日!
在这一天。
刘天华改金陵为南京称宁王,号贞武,正式宣布建立大宁政权
当然在之前,各路华夏军在接到参谋部下达的作战时间后,都加紧发动的最后进攻。
华夏军第三师、骑兵师和新一师分别先后占领了南昌、安庆和徐州等军事重镇!
而第二师钱文因行军路程较远,耽误了与陈鹏水军会合时间。
再加上泉州城乃是福建的军事重镇和最重要的港口城市,城墙防守比较严明。
他们从而错失了攻打泉州城的最佳机会。
就在众人有些担心他们这次行动失败,不能按计划在福建沿海占领一个立足之地。
最后时刻,传来了他们占领厦门岛的好消息。
刘天华听闻总算是松了一口气,他们虽然没有达成最佳战略目标。
但第二师的人马只要能在厦门站稳脚跟,后期再有陈鹏水军的大力支持,不愁打不开局面~!
在达成战略目标后,华夏军终于停下了进攻势头,转入了全面防守的态势。
而刘天华也通过飞鸽传书,在确认苏晓妹身体无恙的情况下!
让李安楠、李小荷等人,陪护她走水路坐船,赶到南京与自己团聚!
毕竟在登基称王这等重大场合,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了她这位正派王妃的!
当然,在这期间!
为了确定华夏军的正式政权名号,一众文臣武将更是经过多次讨论。
按刘天华的意思干脆就称夏王好了!可诸诸葛梦龙和王星河等人却都表示反对。
再加上从江西赶回来周定、彭玉山等光宁教弟子坚持,以及考虑与梁山寨的关系等。
刘天华综合各方意见后,最后还是听从诸葛梦龙他们建议,决定称宁王,建立大宁政权。
但军队目前还是称华夏军不变。
此时新生的大宁政权,看似只是一个割据政权的诞生。
实则是一个伟大王朝崛起的开篇序曲,其影响深远。
目前大宁统治地域已经完全占领了江东和浙江两州之地和台湾岛。
以及江西、福建、淮南和山东四州各一部分。
其治下百姓也近五百万人口,军队人数超十万人,与去年在宁波府刚成立时,简直经今非昔比。
对刘天华来说,梁山寨近期在山东取得的进展,更是属于意外之喜!
当初在华夏军形势最危急的时刻!
柳云竹陪李安楠从台湾岛考察回来后,在刘天华的建议下,柳元竹回去和众人商量决定!
将山上万余老弱妇孺也都迁到台湾岛,让他们不用再提心吊胆,时刻担心被官兵围困。
与那些淮安府境内,因担心官兵迫害,而自愿迁到岛上的贫苦百姓一样。
都一起到岛上过着虽然暂时艰苦,但却有着难得的稳定生活。
在那些家属都迁走后,柳云竹与几位师兄商议。
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弃祖辈们辛苦建立的这个家园,最后留下数千精锐一起坚守山寨!
而刘天华在自己苦难的同时,也派人给他们送来不少兵器。
也不指望他们能给华夏军提供什么支援和帮助。
只希望柳云竹他们,能在目前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!
依旧靠着自身力量守住家园,打退山东地方官兵的进攻。
从而为华夏军将来北山发展时,能保留一个落脚点。
随着春节过后,华夏军开始发动反攻。
再加上孙世卫在京城造反,造成地方官员一时人心惶惶,兵力收缩之时。
柳云竹在接到刘天华书信中通报的相关情报和建议后,与众人商议后!
致他们一致决定梁山寨也要趁着目前的形势,必须要主动下山发展壮大起来才行。
最后柳云竹让大师兄梁廷玉坐镇山寨,守住后院。
而她则在丁玉山,杜霸刀、李万剑、刘子寒四位师兄的帮助下,带领数千人马杀气腾腾的冲下山!
第一次主动攻打起济宁城,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主动被动防守。
经过多日激烈的攻城战,他们终于一举攻克济宁城,顿时士气大振,更是震动整个山东。
随后他们又乘胜顺河道而下追击败军,攻占了梁山周边不少县城!
这样一来,他们控制下的地盘和人口都得到极大发展。
从原先只是占山为王的一隅之地,也渐了占据城池的地方割据势力了。
随后刘天华在岳元庆和诸葛梦龙、王星河等人的协助下,参照后世的成功经验。
在南京府设立了政务院和华夏军总指挥部,并任命了相应的官员。
首先是重点对军队再次整编和重大调整。
刘天华根据目前华夏军实际情况,和以前一一样,依然是分为三大军种,分别是陆军、骑兵和海军!
在总指挥部下面,设立参谋部、政治部、后勤部、装备部,以及训练部。
分别由岳元庆、周定、周会标、王兴和张大勇担任各部门负责人。
整个华夏军以军、师、旅、团、营、连、排、班为标准编制,这次统一采取三三制原则。
即每个军设三个师,每个师下设三个旅,每个旅下面三个团,以此类推每个排下设三个班,每个班12人。
通常情况连级编制在120人左右,是以连一级配制1个炊事班,人数在10人左右。
炊事班以及卫生事务等由连队副连长主管。
每个营的兵力在五百人左右,每个旅人数在五千左右,师级编制人数在一万五千人,每军总人数在五万左右!
根据目前华夏军对应南、北两个方向的敌人,刘天华决定在师级上面,再单独成立上一级的军级单位。
任命刘大壮为第一方面军军长,下辖葛玉峰的第一师,钱文的第二师,以及周定率领的第三师。
任命庄大山为第二方面军军长,同样下辖三个。
原独立师改编为第四师,由原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欧阳虎为师长。
而刚刚在庄大山带领下取得徐州大捷的新一师,这次改编为第五师,由原第二师副师长梁万春任师长。
通过这次江西之战的表现,刘天华觉得在指挥打仗方面,周定更适合搞宣传和政治。
所以决定将周定调入总指挥部,接替诸葛梦龙来负责政治部,由第三师的副师长彭玉接任第三师师长!
而对于原第二师第四旅旅长陈武在这次的反击中,表现出优秀的指挥能力。
尤其在独立的军事行动中,连续打下几座城市,并努力追击最后一举消灭了徐开余部。
为此刘天华在和岳元庆、钱文商议后,决定在陈武率领的第四旅基础上。
又从第三师里抽出一部分人马组建第六师,由陈武为第六师师长。
当然,这次华夏军在整编陆军的情况下,史再兴的骑兵师,陈鹏的海军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编。
经过新一轮的扩军,华夏军全军人数在十二万人马。
于此同时,因在前期战斗中,有一些敌方将领归附,且军队规模的扩大,导致编制不统一,将称呼混乱。
刘天华为了明确上下等级关系,让所有人都知道如何进行晋升,使得华夏军进一步正规化。
并将投降的将士纳入自己的军事体系,使原有主力部队与新归附部队融为一体,提升了实际战斗力。
刘天华还决定采取后世的军衔制,在华夏军里设立四等十二级的军衔。
依次为元帅;上将、中将、少将;大校、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以及上尉、中尉和少尉。
刘天华综合各方考虑后,任命岳云庆、刘大壮、关大山、洪天赐四人为华夏军中将。
葛玉峰、史再兴、蒋文、周定、陈鹏、欧阳虎、梁万春、彭玉山、周会标、张大勇、张小勇等为少将。
其他如陈武、欧阳豹、陈森、王兴等将领都为大校。
总之,通过这次整编、执行军衔制等相关措施。
刘天华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。还极大鼓舞和振奋了士气
还进一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,为日后军事行动取得胜利,奠定了基础